自动化学院秉承学校“服务电力、服务辽宁,工程教育、应用为本、产教融合、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为能源电力行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辽宁省地方经济建设和全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院设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通信工程和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推荐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辽宁省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首批试点专业和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推荐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国家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比4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90%。拥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2门,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联合实训中心4个,校外实习基地15个,校企合作企业20余家。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余人,连续多年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自动化(本科)需要选考科目:物理
本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在能源电力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运行与维护、设计与调试、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专业中包含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热工过程控制、现代电气控制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自动化工程师。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电力系统、新能源领域,如火电厂、风电厂、电建公司、供电公司等单位就业。也可以在装备制造、化工、冶金、计算机等行业从事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相关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沈阳华润热电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电电力大连庄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辽宁高压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
2.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需要选考科目:物理
本专业为教育部新工科建设推荐专业,本专业面向辽宁,辐射全国,服务电子信息、电力、通信行业,培养能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时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主要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发、生产、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在本专业中包含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现代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子信息工程师。
就业去向:电子行业领域企业;国网电力公司;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电子行业科研院所。
主要就业单位:各省市县电网公司、风力发电等企业,沈阳中光电子有限公司、辽宁高压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华电徐闻风电有限公司、宏启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
3.通信工程(本科)需要选考科目:物理
本专业是“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首批试点专业”。本专业面向辽宁,辐射全国,服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行业,培养掌握必备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工程问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从事通信系统的网络运营维护、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包含通信电子电路技术模块、通信系统运行维护模块、通信应用与设计开发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通信行业快速发展。
就业去向:移动、联通、电信等电信运营公司、国网电力公司、通信工程局、电信设备生产商、科研院所、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等部门。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辽宁高压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国投甘肃新能源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等。
4.机器人工程(本科)需要选考科目:物理
本专业是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工科热门专业(教育部特设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推荐专业,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面向工业机器人技术及相关领域,能够从事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的系统安装、运行、维护、设计与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本专业中包含嵌入式硬件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机器人专业综合应用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去向:面向智能制造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从事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发、机器视觉算法应用等工作。在企业从事智能硬件设计、系统集成、控制、调试、维护相关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就业单位:面向汽车、机械加工、电子、新能源等应用机器人广泛的企业,以及机器人设计研究单位、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设备集成应用公司等。
5.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需要选考科目:物理
本专业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和辽宁地方的需求,培养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工程应用与技术,熟悉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和优良的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统计和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知识, 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智能制造、智能电网以及互联网等行业技术领域从事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技术开发与运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包含智能控制技术模块、计算机视觉技术模块、智能优化决策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人工智能行业快速发展。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在能源电力行业、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智能优化决策、智能系统运行维护或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许继集团、宁夏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大连东软集团、沈阳远大集团有限公司、百度集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
